打官司告鳩人正常都係主動搵律師睇吓有冇得打、主動出律師信大鳩佢、同主動入稟索償,但係其實都有例外,一啲牽涉大量受害人嘅事件,律師樓係可以發動集體索償,唔似香港咁包攬訴訟係犯法,佢哋可以透過規模效益達至有利可圖,呢類案件除咗人多之外,主要係個別賠償唔會好多,單獨一條友告,通常會蝕到扒街,成千上萬一齊告,律師就會發發,但係事主都會得到一定嘅金額,雙贏、係間公司會輸。
被動打官司嘅先決條件
首先,你要係受害者,聽落唔容易,但係喺呢啲咁艱難嘅時刻,特別係走出共產主義大愛包容嘅溫室,喺西方社會深受資本主義荼毒嘅國家底下掙扎緊人,人人都可以係受害者,除非你係某某皇室嘅長子嫡孫,否則你一定慘撚過阿邊個「士啤」王子,咁仲唔係受害者?
其次,喺日益電子化嘅日常生活入面,個人資料愈嚟愈有機會畀不法之徒利用,周不時都睇到新聞報導有用戶資料外泄,就算係科技巨頭乜乜 FANNG 似乎都唔能夠避免黑客入侵,而歐盟近年嘅 GDPR 法亦對個人資料外泄睇得好重,得閒都會億億聲咁罰啲公司,英國雖然脫咗歐,但係暫時都係跟緊 GDPR。
頂癮嘅係,公司畀政府罰,唔知點解係袋落政府袋,從來都冇話賠償用戶,換言之我哋愈慘,政府袋得愈多錢,資本主義真係萬惡之首。而喺呢個險惡嘅世途,好彩仲有一班為窮撚伸張正義嘅律師,直撚頭係現代羅賓漢。
英航 2018 客戶資料被盜事件
2018 年英國航空畀黑客入侵,有部分各戶資料畀人偷,當中包括名、地址同信用卡資料,奇就奇在唔係全部客戶都中招,只有大約 40 萬用戶,而且似乎只係咁啱喺四月至七月用積分換機票嘅用戶。當然,如果一般嚟講中六合彩係唔輪到你嘅話,呢類戇鳩嘢中獎嘅機會就達到百分之九十九,我就係其中一分子,而英航係有通知所有受影響嘅用戶。
十月揭發呢個問題,政府個唔知乜 Q 個人資料公署就展開調查,話最高可能罰佢哋 1.83 億英鎊,建築喺我哋嘅不幸之上,而佢哋有權力罰咁重,都係多得當時立法無耐嘅 GDPR,因為以前嘅法例只有 1998 年嘅 Data Protection Act,最多都係罰 50 萬鎊,著名案例有 Facebook 個 Cambridge Analytica 出賣個人資料畀侵侵 2016 年大選嘅選舉機器,從而影響選民投票。
當然,1.83 億係開天殺價,落地還錢,最終 2020 年裁定只係罰咗 2 千萬英鎊,不過就唔係 40 萬用戶瓜分每人 £500,而係英國政府袋落袋。
包攬訴訟嘅經過
當時睇新聞當然未有裁決,所以見到個政府可以袋成 1.83 億,我個心理好撚唔平衡,所以走去 Google 睇吓有冇得自己走去告鳩英航拎返一、兩億咁,先至畀我發現原來係有律師樓發起,只要上佢哋個網好簡單咁留個名,等佢哋知道個人數,計過可以去馬就會有進一步行動。
當時我 Google 到有兩間律師樓都做緊,諗過度過之後,首先我覺得衰咗唔會有咩損失,因為話明不成功不收費,二嚟就算列入英航黑名單,我最多都係少一間選擇,反正歐洲都係搭廉航多,而英航自己都愈嚟愈似廉航,咁就決定報名,兩間入面揀咗間 Google Result 比較前同埋多嗰間,成功機會應該大啲﹙人多好辦事,少啲人知連告都唔告﹚。
過咗兩個月之後開始叫人填個人資料,算係開始咗個過程,每隔幾個月通常都有啲進度報告,中間要我哋填多啲資料,詳細少少講呢次個人資料外泄點樣影響到我哋,即係賣吓慘咁,最衰當時士啤王子未出書,所以只可以自己作一、兩句,例如好撚慘要 cut 晒啲信用卡,絅站嘅密碼又要一次過改過晒﹙屌其實真係好撚煩﹚。
成個過程搞咗兩年半,連間律師樓都由 SPG 改咗名做 PGMBM,真係時移勢易,英航最終選擇和解,幾錢就因為 NDA 唔講得,不過和解就新聞都有報。
故事教訓
首先,網站啲密碼真係唔好全部一樣,一個畀人入侵就全部一齊 GG。
其次,人人都可以係受害者,得閒留意有冇新聞報導個人資料畀人入侵,或者留意 emails 有冇人通知你受到影響。當然,太細間就告都無謂,大間就一定要 Google 一吓有冇羅賓漢律師樓伸張正義。換言之,今次呢篇文係標題黨,最後都要靠自己睇新聞同 Google 同報名,所以算係主動地被動打官司。
其實上年英國有人代表全英國 Facebook 用戶告鳩 Facebook,上個月最新進度顯示 Facebook 暫時領先,不過如果告得入,Facebook 又咁叠水,可能會有驚喜。